說到唐代詩人王維,許多人第一印象應該是這首詩:
「獨坐幽篁裡,彈琴復長嘯。
深林人不知,明月來相照。」
— 王維‧《竹里館》
我們對於王維的普遍認識,大概是「詩佛」、山水田園派詩人、畫家,蘇軾稱其「詩中有畫,畫中有詩」。但或許比較少人知道,王維在音樂上的造詣也很高,和古琴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。
▍《陽關三疊》的一脈相承
1.不同版本的陽關都有明顯共通的部分
王維的詩詞《送元二使安西》,也是後來的古琴著名琴歌《陽關三疊》,又名《渭城曲》:
「渭城朝雨浥輕塵,客舍青青柳色新。
勸君更盡一杯酒,西出陽關無故人。」
在現存可見的古琴琴譜中,歌詞多以以這首詩為主旨、再行發展變化,也不離「送別」這個主體。
而有趣的是,在古琴曲普遍同一曲名多種版本的常見現象中,古琴的《陽關三疊》不但曲名變化不大(大多都叫陽關三疊、陽關曲、陽關),其主旋律,特別是歌詞以王維原詩作為基礎的幾句,曲調都是很相似的(如果有差別很大聽起來完全不是同一首的版本,還請不吝賜教,謝謝)。可以感覺到它一脈相承的軌跡。
2.陽關三疊也成為送別的代名詞
和《陽關》有關的詩詞太多太多,已經是送別、離別的代名詞,簡單舉例一些其他詩人的句子:
白居易 —
「相逢且莫推辭醉,聽唱《陽關》第四聲」、「最憶《陽關》唱,珍珠一串歌」
劉禹錫 —
「舊人唯有何堪在,更與殷勤唱《渭城》」
蘇軾 —
「餘十八年前中秋夜,與子由觀月彭城,作此詩,以《陽關》歌之。」
黃庭堅 —
「陽關一曲水東流,燈火旌陽一釣舟。
我自只如常日醉,滿川風月替人愁。」
由以上兩點都可推測當時傳唱之廣,可能也非常普及耳熟能詳,才能經歷這麼多不同版本後,仍保留其原始的特色旋律。
所以我想,或許這曲《陽關三疊》以現代語彙來說,就是妥妥的古琴「現象級」流行曲啊!
▍王維與古琴
王維在年輕時是因音樂才能「妙能琵琶」而嶄露頭角。
《集異記》:「王維右丞,年末弱冠,文章得名。性嫻音律,妙能琵琶,遊歷諸貴之間,尤為岐王之所眷重。」並以一曲《郁輪袍》打動玉真公主,也有說因為這首曲子一鳴驚人,讓王維「一舉登第」,中了進士。
《舊唐書·王維傳》則記載王維的晚年:「……晚年長齋,不衣文彩。得宋之問藍田別墅,在輞口,輞水周於舍下,別漲竹洲花塢,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,彈琴賦詩,嘯詠終日。」
王維自己也寫了:
「晚年唯好靜,萬事不關心。
自顧無長策,空知返舊林。
松風吹解帶,山月照彈琴。
君問窮通理,漁歌入浦深。」
可見王維不只精通詩詞書畫,還擅長音律,除了「妙能琵琶」也會彈古琴,而古琴也一直陪伴他的晚年。
許健先生的《琴史新編》中提到:
「……由此可見,王維終生都不曾脫離音樂。他以奏琴和嘯詠作爲日常生活的內容,又有豐富的創作經驗,像這樣一位音樂能手。為自己的詩作配以相應的曲調,應當是順理成章的事情。可能由於他終日彈琴,於是這首歌曲通過琴譜保存了下來。現存琴譜中大都標明:“唐王摩詰所作也”,看來不僅限於歌辭的創作,同時也兼指其原始歌曲的創作在內。」
可見王維不僅是詩人、畫家、琴人,在音樂創作上也有所成就,其中影響後世最大的大概就是《陽關三疊》了。
歡迎訂閱古琴筆記網站文章,有新內容會發信通知喔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