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秋塞吟》古琴曲一般來說經常與王昭君的故事掛勾,但實際上在查詢這首琴曲的相關資料時,真的特別感覺「撲朔迷離」。主要原因是它在各種古琴譜中曾出現各種版本的名字:又名《昭君怨》、《湘妃怨》,這裡跟王昭君是有直接相關的;但還有說又名《搔首問天》、《屈子天問》,此與屈原相關;又有言《水仙操》又名《秋塞吟》,變成與伯牙可能有關係。這些「又名」說法散佈於不同的琴曲標題裡面,讓人難以窺見真正最原始的全貌。究竟哪一種版本才是接近原意的呢?
琴人
-
-
我們對於王維的普遍認識,大概是「詩佛」、山水田園派詩人、畫家,蘇軾稱其「詩中有畫,畫中有詩」。但或許比較少人知道,王維在音樂、音律上的造詣也很高,和古琴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。
-
「琴棋書畫」四藝以琴為首,也是古代文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在我們熟知的歷史人物中,也有許多人和古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。本篇整理李白與古琴相關的詩詞,尤其在「以琴會友」這一塊,彷彿看見李白說「來找我玩記得帶琴來」「改日我帶琴去拜訪你啊!」從字裡行間中,一窺詩仙的彈琴交友日常。
-
欣賞古琴音樂,不管聽眾的人生經歷或想像能力如何,消彌彈奏者和聆聽者之間的距離,便是「故事」。就像「雍門周以琴見孟嘗君」的故事中,雍門周在演奏前說的那些話,就是為了引導聽眾能夠「聽得懂」的一種方法。當有了故事,便可以更容易在相近的思維頻道上對曲子產生共鳴,從而欣賞和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