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「陽春白雪」說的是曲高和寡,彈古琴曲《陽春》之後,覺得這是一首需要想像力的「春之歌」,包含了二十四節氣春季裡的所有景象。
▍古琴曲《陽春》簡介
根據目前所存可以看到《陽春》題解的明代《神奇秘譜》:
臞仙按,琴史曰:「劉涓子善鼓琴,於郢中奏陽春白雪之曲。」琴集曰:「白雪師曠所作,商調曲也。」宋玉對楚襄王曰:「陽春、白雪,曲彌高而和彌寡。」又張華博物志曰:「天帝使素女鼓五絃之琴,奏陽春白雪之曲。」至唐高宗時,其曲絕焉。顯慶二年,命太常增修舊曲,呂才上言,「陽春白雪,調高寡和,宋玉以來,迄今千載,未有能者。今依琴中舊曲,定其宮商,而作是曲。」故有傅焉。
《陽春》作者有說是「劉涓子」或是「師曠」,其主旨不離標題,「蓋取萬物回春,和風淡蕩之意」,彈奏時不適合過於裝飾,「此音沖和雅淡,不可鉛華,操弄者慎勿以粗心當之」(《太古遺音》)。
流傳至今,版本也非常多,例如《吳門琴譜》吳兆基先生是依《大還閣琴譜》所奏,加上吳老先生自然平和、淡而有味的風格,整曲就像是以春風習習、雨潤大地的整體氛圍為基底,表現出春季的譪譪生機。
▍《陽春》曲意初探
依照本曲的傳承流變,與我所彈的版本同為15段者有《風宣玄品》、《新傳理性元雅》、《沙堰琴編》等,練習此曲時,用含有15段標題的內容來互相對照,雖然難以找到每段都完全貼合我現有段落曲意感受的版本,但大致上整曲的主軸都是類似的:
《風宣玄品》明代嘉靖十八年 朱厚爝撰輯
一、氣轉洪鈞;二、陽回大地;三、三陽開泰;
四、萬匯敷榮;五、江山秀麗;六、天地中和;
七、鶯歌燕舞;八、日暖風和;九、花柳爭妍;
十、錦城春藹;十一、帝里風光;十二、春風舞雩;
十三、青皇促駕;十四、綠戰紅酣;十五、留連芳草。
《新傳理性元雅》(明代萬曆四十六年 張廷玉撰輯)、《天聞閣琴譜》(清光緒二年 唐彝銘撰輯)等等有15段者,段標題也幾乎都和《風宣玄品》一模一樣(大家互抄改幾個字XD)。少數較不同的像是《沙堰琴編》(民國三十五年 裴鐵俠撰輯),則是每一段用詩詞來表現,「人」的情緒比較重。
最後我以《風宣玄品》記載的內容做為主要參考,一來是因為個人喜好,《風宣玄品》的文字比較少有「傷春」的人味、大自然欣欣向榮的描寫佔比較多;二來是成書年代較早(1540),或許可以更貼近原意。
另外《陽春》也可以對應到春季的節氣,將這些節氣的景象加入音樂的想像裡,你就能收獲一幅長長的春季畫卷~
立春:萬物復蘇。
雨水:天氣漸暖、冰雪溶化、春雨漸起、空氣濕潤。
驚蟄:春雷震響,萬物甦醒。
春分:南北兩半球晝夜相等,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。
清明:人們忙於春耕,也是郊外踏青好時節。
穀雨:雨水滋潤大地,萬物生長、欣欣向榮。
▍《陽春》個人琴曲體會
部分《陽春》的題解會加入許多「傷春」的元素,而我所喜歡的《陽春》,則是「天地萬物春季欣欣向榮」的感覺,主要參考《風宣玄品》中的文字去節錄對應,各段歌詞是傷春感懷成分最少的。
在我所彈版本中,有很多段落其實都是相同的結尾音(彈法都一樣、節奏只有細微變化),彷彿萬物在甦醒、表現出盎然生意的同時,所有的生物也不停地呼應天地、與大自然共鳴。
各段落曲意心得
開頭的散音昭示大地甦醒,冰雪融、春雷起。
第一、二段
表現萬物初醒、生命開始萌芽的階段。
「陽律乍轉,葭灰始飛。」
「蠢蟄物咸喻離,潛隱依暖氣。觀庶類皆熙熙。」
「冰消暖至地回春……雨露均,草木萌芽動,卵胎濕化,有生於斯時而成形。」
— 節錄自《風宣玄品》
第三段
在《風宣玄品》標題中寫「三陽開泰」,萬物滋長,但我所彈的版本第三段是一小節輕靈的泛音,個人想像如同冰雪消融、水潤大地的感覺。
第四、五段
為山林中的情景,山林綠意滋長、鳥獸繁衍、一片春天的熱鬧山林景色。
「凡有羽翼禽,皆成巢抱其卵而生。鱗介滋生,滄溟遍滿,山林草木發萌。」
「山妍水媚景盛,巧畫也難成,澗流峯聳,鳥啼魚躍,茂蘭香,瑤草馥,桂林馨,發榮滋長賴春工。」
第六、七段
畫面開始走到人類群居的地方,人們開始農忙、燕子到屋簷下築巢,忙碌而又充滿生機。
「只見黃童白叟,巷舞途歌。」
「長田水麗日遲遲,午風細細,露雨亦調和」
「鶯乍調舌,燕方學語,飛鳴鶯燕雙雙。……掠水屢銜泥,營巢雙舞芳塘。」
第八段
一小段泛音,更為活潑輕快,表現日暖風和樂融融的感受。《風宣玄品》標題為「日暖風和」。
第九段
彈奏時位於高把位(偏右側),整體聲音較高、較尖,節奏快速,表現蝴蝶戲蕊、蜜蜂在花間忙碌的樣子。
「黃蜂採花撩亂,粉蝶戲蕊,飛舞而翩翻,輕栩栩焉。」
第十段
從剛才的花間蝴蝶蜜蜂的情景拉遠,原來是在一錦繡花園中,人們舉辦春宴、往來談笑、絡繹紛紛。
「才子觀,佳人玩,各自陶其情。畫轂雕鞍馳驟也,往來絡繹紛紛。尋美也排筵宴,談笑縱橫。」
第十一、十二段
人們享受著春季風光,天地和暢。
「皇都春早,帝里風光,……天地和而豐稔,黎民富而安且康。」
「…長少咸集,共往浴乎,沂乎風舞雩。草芥功名猶敞屣,載歌載詠載馳或載舞,童冠樂而歸。」
第十三、十四段
節奏更為變換緊湊,將前面所述的春之光景、生機、富饒、天地共鳴合為一體。
「賞春光而談笑」
「普天下,播百穀,井田中,禾始苗,海宇園林,草木兢秀也,綠戰紅酣。」
第十五段與結尾泛音
在熱鬧後趨於平緩。年年有春日,但年年所遇皆不同,過去的時光不會回頭,應珍惜當下,並將美好回憶留在心中。
「歲歲踏青遊玩春,尋芳人不是舊遊人。新春前人不見今花草,花草如當換玩人。……莫沉吟,眠芳草,幕天席地樂天真。留連芳草,休錯過一刻千金。」
每一個你我,都在時光的洪流中改變。如同我對《陽春》末段趨於平緩結尾的感受:年年有春日,但年年所遇皆不同,過去的時光不會回頭,更應珍惜當下,把握現在。
《陽春》不絕對是曲高和寡,對我來說,彈奏、理解、想像,所能建構的畫面就越完整,它是一首古琴的「春之歌」,也是一幅長長的春季音樂畫卷,包含所有春季的景色,構成人與大自然順應時節的和諧旋律。
|錄音後記|
因錄完到實際開始剪輯中間隔了3個多月,已經搞不清楚當初錄的所有版本到底哪個是成功版,所以直接抓最後一個版本來剪,後來發現有小失誤+樓上鄰居的噪音😆不過既然剪了就放吧,當作一個過程紀錄。
更多這一曲的演奏資訊、宅錄碎碎念,可以點到Youtube影片文字說明中看。